7月28日,是“个税改革意见征集”的最后一天,在为期一个月的征集时间里,社会各界反馈意见超过13万条,关注度远高于同期征求意见的其他三部法律草案。
个税法修改涉及五个方面:
将个税起征点从每月3500元提高到5000元;涵盖范围从工资薪金所得扩大至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四项所得综合加总;新设立专项附加扣除,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增加反避税条款。
起征点提多少?专项扣除怎么扣?个税改革,民众关切聚焦何处?7月29日晚,《央视财经评论》邀请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和财经评论员章弘做客演播室,展开深入探讨。
探讨问题一:个税起征点到5000 是否适宜?
贾康:起征点,不能把它作为决定一切的因素来看,起征点合适不合适要和税制里其他的参数综合在一起做一个优化。
起征点并不是抬得越高越好,它的覆盖人群不能过小,不能把这个税种过于边缘化。上一轮从2700到3500的调整,一开始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只覆盖3000万人左右,我们将近14亿人口也就是2%出头的社会成员受到税率的调节,表现了这个税有边缘化的特征。
后来随着居民收入提高,覆盖面实际对应的人群又在扩大。这一次如果一下提高到8千,甚至有人提到1万、3万,它实际覆盖的人群无疑会大大缩小。我个人认为,如果一下子要抬到1万是不合适的。
探讨问题二:起征点是否可以各地不同?
章弘:我觉得个税是所有税中里面最公平的一个税种,因为它是根据劳动所得来的,但是全国统一成5000元起征是否公平,比如说住在上海和兰州的人,相对来讲收入完全不一样,所以我觉得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应该考虑到每一个人收入的水平不一样,而不应该是全国统一的。
贾康:各个城市的物价、平均收入水平不一样,如果按照行政区划来做区别对待,它会产生一个问题,比如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抬高了,大家都会涌入这些城市。但如果对人力资本、劳动力的流动,按区域划分来区别对待调节,这等于给劳动力这个生产要素流动设置了特定的壁垒,这种壁垒不利于市场经济实际的绩效水平的提高,而且它会带来副作用,就是妨碍了人才流动。
章弘:一个人去不去上海,肯定不光考虑税收的起征点,因为我们国家的税收低,我们劳动力的成本低,还有其他一些条件,我们才有机会成为全世界来投资的热土。
探讨问题三:专项附加扣除到底怎么扣?
贾康:专项扣除,发展方向应该是家庭综合申报,家庭几个人挣工资,家庭成员里面所有的收入合在一起,工资之外也要合进来,然后再做这方面比较合理的所谓专项扣除。
章弘:我也是主张家庭为主。如果我们把老年人赡养的费用也放进来不征税,也会起到鼓励人们赡养老人的作用。
探讨问题四:个税改革到底要达到什么效果?
贾康:个人所得税不是普惠,应该有特定针对性,就是按照支付能力原则,收入高的应该多交一些,总体上要适应老百姓的诉求和关切,使税收的调解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抽肥补瘦,是个人所得税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章弘:个税改革应该让分配机制更加公平,让我们每一个家庭的生活更加的美好。从根本上说还有一个税率改革的问题,在目前个人收入、经营收入、资本收入这三者中,个人税收的税率可以最高达到45%,经营收入是35%,资本收入是20%,但更合理的税率,应该是个人所得收入最高税率偏低一些,资本收入应该再高一些。
文章来源:央视网
个税起征点提高?市场预期提至5000到10000元
2018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2018年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
消息一出随即成为了各界热议的焦点。这一与工薪阶层“钱袋子”有着直接关系的制度终于迎来了改革。
个税起征点提高?市场预期提至5000到10000元
个税改革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回顾历史我国个税“起征点”的确是不断上调的。据了解1980年个税起征点确定为800元;2006年提高到1600元;2008年提高到2000元;2011年提高到目前的3500元。基本是每隔两三年就上调一次。而如今距离2011年确定3500元的个税“起征点”已经过去7年了。这次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将提高至何种水平呢?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表示确定个税起征点标准的法定权限在全国人大。至于提高到什么样的水平从老百姓角度讲肯定是希望越高越好但是作为国家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制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因此要找一个平衡点并不是提得越高越好。
而根据几位人大代表提出的个人所得税建议起征点预计未来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金额将提高至5000至10000元。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对整体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
从最朴素的出发点考虑提高个税“起征点”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老百姓(尤其是工薪阶层)交的少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如何这次提高个税“起征点”都是顺应民意的一件大好事儿。
比如从下表就可以看出2012——2016年个人所得税占GDP的比重以及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都呈稳步增长态势。
按照个人所得税起征点3500元进行纳税2016年中国居民缴纳个人所得税总金额达10088.98亿元按照13亿人口计算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年缴税约776.07元;如果按照2016年底全国就业人员776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2462万人计算。
则2016年就业人口每年缴税约1300.12元城镇就业人口每年缴纳个人所得税约2376.02元。
如果起征点提升至5000到10000元根据上述测算预估就业人口每年缴税金额为900元往上城镇就业人口每年缴纳个人所得税大于1800元。
也就是说每人每年少缴税款将达400多元按照麻辣烫20元一次的标准政府等于免费请大家吃了20多次的麻辣烫。
当然即使是400元还可以够大家买100斤面粉80斤大米坐很多次地铁、公交……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升着实给大家带了很大的福利。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变化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
从直观意义上看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将会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
中国个人所得税自课征以来税收收入增长较快目前个人所得税收总收入中的比重一直很低在7%左右。与世界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占国家个人所得税收总收入30%的平均水平以及普通发展中国家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收入15%的平均水平相比,中国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仍然偏低。
按照发展中国家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收入15%的平均水平来计算中国年度的个人所得税流失额均大于其当年纳税总额个人所得税流失率达50%以上。
由此看来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升将有利于税收制度的完善。
不过据白云财税了解在过去几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并没有因为现实情况的变化而调整。对于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呼声一些专家认为这是不公平的。个税改革的目标是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薪酬高的人得到的好处比薪酬低的人更多。
对此白云财税财税专家认为这种观点似是而非。虽然工薪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比较大一些行业、职位的收入非常高但这种收入差距已经在个税的调节范围之内而工薪阶层与富裕阶层之间、工资收入和财产收入之间的差距更大却难以被个税调节。在个人所得税主要是工薪所得税的情况下对工资收入征税易而对财产收入征税难这是全世界的普遍情况中国也难以例外。为此提高个税起征点、减少工薪收入税负是合理而且应当的。
个税起征点提高后,对不同人群有哪些影响?
2018年下半年个税起征点正式由3500提高到了5000,添加了很多项的费用扣除标准,直接影响就是我我们的个税缴纳数额明显减少,对于基层中低收入人群影响深远。
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扣除项以及扣除标准,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中包括了一下几类,赡养老人、住房贷款、住房租金、住房贷款、大病医疗、继续教育、子女教育。
其中子女教育分为了学前教育、学历教育,学前教育指的是三岁以上到上小学之前的这个时间,学历教育指的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生,每月扣除标准是1000元人民币。1000标准可父母各自百分之五十扣除,也可父母单方扣除,一旦确定,不可更改。
继续教育指的是员工本身的教育,分为学历教育、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的扣除标准是4800/年,职业教育3600/年。
大病医疗指的是自费部分扣除,扣除标准是15000≤标准≤60000,按年扣除。
住房贷款可以扣除,扣除标准是1000/月。限制条件是只有手套住房可以扣除。
买不起房子的小伙伴们不要着急哈,租房也是可以扣除的,根据房屋所在地不同,扣除标准不一样,一线城市1200/月,其他城市市辖区人口超百万扣除标准是1000/月,其他城市800/月。
赡养老人的标准是2000/月,老人要求是60岁以上的父母或者其他的法定赡养人。
据白云财税财税专家介绍,除个税起征点之外个人的扣除项目基本上每月都在3000左右,也就是我们个人薪资收入基本9000以下是零税负的情况。这一政策改革真的是给基层低收入人群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小编计算了一下,对于旧个税起征点的情况,举9000收入为例我们的个税大概低了500左右。真的是少了很多。这一个税的变化不仅对个人有好处,对公司来说好处也很大,我们都知道员工应聘工作都是按照税后工资来应聘的,这对企业来说,人员成本也有降低。
这次个税起征点的调整让低收入人群纳税减少,这项政策是否还会更改以及实操是否方便还待验证,对于高收入人群的个人纳税情况影响不大,个税在我国纳税结构中占比百分之七左右,占比确实不大。
不可否认的说我国的个税纳税制度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相信下一步的发展是针对高收入人群,保证国家税收的同时,合理调整社会的贫富差距。
今天关于个税起点可否各地不同缴纳,个税除了起征点还有什么变化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收获呢,更多关于财税筹划的资讯请关注白云财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