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市场中绝大多数外贸企业来说,其在经营期间多涉及到出口退税业务办理。那么,外贸企业进行出口退税,如何做会计处理呢?本文将对此进行介绍、说明。
今天,对于市场中绝大多数外贸企业来说,其在经营期间多涉及到出口退税业务办理。那么,外贸企业进行出口退税,如何做会计处理呢?接下来,本文将带广大需办理出口退税的企业对此进行相关了解!
通常情况下,根据出口退税办理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及相关政策要求,财会人员需掌握的会计处理要点如下:
(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FOB价)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
(2)根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计算出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等)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月末根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计算出的“应退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月末根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计算出的“免抵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收到退税款时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
以上是“出口退税如何做会计处理”这一问题的相关介绍。可以说,外贸企业若想使出口退税工作有序进行,务必要对上述会计处理要点作具体了解、把握!
附:出口退税业务办理所需附送材料
这些材料主要包括:
1、报关单。报关单是货物进口或出口时进出口企业向海关办理申报手续,以便海关凭此查验和验放而填具的单据。
2、出口销售发票。这是出口企业根据与出口购货方签订的销售合同填开的单证,是外商购货的主要凭证,也是出口企业财会部门凭此记账做出口产品销售收入的依据。
3、进货发票。提供进货发票主要是为了确定出口产品的供货单位、产品名称、计量单位、数量,是否是生产企业的销售价格,以便划分和计算确定其进货费用等。
4、结汇水单或收汇通知书。
5、属于生产企业直接出口或委托出口自制产品,凡以到岸价CIF结算的,还应附送出口货物运单和出口保险单。
6、有进料加工复出口产品业务的企业,还应向税务机关报送进口料、件的合同编号、日期、进口料件名称、数量、复出口产品名称,进料成本金额和实纳各种税金额等。
7、产品征税证明。
8、出口收汇已核销证明。
9、与出口退税有关的其他材料。
出口退税选择经营方式的税务筹划
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对不同的经营方式规定了不同的出口退税政策,纳税人可以利用政策之间的税收差异,选择合理的经营方式,降低自己的税负。
目前生产企业出口货物主要有两种方式,即自营出口(含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分别按“免、抵、退”办法和“不征不退”的免税方法处理。
1.退税率小于征税率的税收筹划
例1,某出口型生产企业采用进料加工方式为国外A公司加工化工产品一批,进口保税料件价值1000万元,加工完成后返销A公司售价1800万元,为加工该批产品耗用辅料、备品备件、动能费等的进项税额为20万元,该化工产品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率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1000×13%=130(万元)
免抵退税额=1800×13%-130=104(万元)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1000×(17%-13%)=40(万元)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1800×(17%-13%)-40=32(万元)
当期期末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0―(20――32)=12(万元)
企业应纳税额为正数,故当期应退税额为零。该企业应缴纳增值税12万元。
由于来料加工方式实行免税(不征税不退税)政策,如果该企业改为来料加工方式,则比进料加工方式少纳税12万元。
有关涉税会计处理如下:
购进货物支付的进项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00000
贷:银行存款等
200000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32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20000
计算应纳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120000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120000
例2,若例1中的出口销售价格改为1200万元,其他条件不变,则应纳税额的计算如下:
进料加工方式下: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1000×13%=130(万元)
免抵退税额=12000×13%―130=26(万元)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1000×(17%―13%)=40(万元)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1200×(17%―13%)―40=8(万元)
当期期末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0―(20―8)=―12(万元)
由于当期期末应纳税额为负数,即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若: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因此,该企业的应收出口方式可获退税12万元,比来料加工方式的不征不退方式更优惠,应选用进料加工方式。
有关涉税会计处理为:
购进货物支付的进项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00000
贷:银行存款等
200000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80000
计算应退税额:
借:应收补贴款――应收出口退税
12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120000
例3,如例1中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5%,其他条件不变,应纳税额的计算如下:
进料加工方式如下: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1000×15%=150(万元)
免抵退税额=1800×15%―150=120(万元)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1000×(17%―15%)=20(万元)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1800×(17%―15%)―20=16(万元)
当期期末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0―(20―16)=―4(万元)
由于当期期末应纳税额为负数,即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若: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因此,该企业的应收出口退税为4万元。
也就是说,采用进料加工方式可获得退税4万元,比来料加工方式的不征不退方式更优惠,应选用进料加工方式。
例4,若例1中的消耗的国产料件的进项税额为40万元,其他条件不变,应纳税额的计算如下:
进料加工方式如下: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1000×13%=130(万元)
免抵退税额=1800×13%―130=104(万元)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1000×(17%―13%)=40(万元)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1800×(17%―13%)―40=32(万元)
当期期末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0―(40―32)=―8(万元)
由于当期期末应纳税额为负数,即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若: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因此,该企业的应收出口退税为8万元。
也就是说,采用进料加工方式可获退税8万元,比来料加工方式的不征不退方式更优惠,应选用进料加工方式。
因此,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对于利润率较低、出口退税率较高及耗用的国产辅助材料较多(进项税额较大)的货物出口宜采用进料加工方式,对于利润率较高的货物出口宜采用来料加工方式。
选用“免、抵、退”方法还是“免税”方法的基本思路就是如果出口产品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小于为生产该出口产品而取得的全部进项税额,则应采用“免、抵、退”办法,否则应采用“不征不退”的“免税”办法。
2.退税率等于征税率时的税收筹划
对于退税率等于征税率的产品,无论其利润率高低,采用“免、抵、退”的自营出口方式均比采用来料加工等“不征不退”免税方式更优惠,因为两种方式出口货物均不征税,但采用“免、抵、退”方式可以退还全部的进项税额,而免税方式则把该进项税额计入成本。
出口退税怎么操作?退税金额怎么计算?
对于市场中的绝大多数外贸企业来说,其在经营期间多会涉及到出口退税相关操作。那么,对于首次办理出口退税的企业而言,出口退税怎么操作?退税金额怎么计算?接下来,本文将对此进行相关介绍与说明。
一般来说,企业办理出口退税,其大致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新办进出口企业。该类企业办理出口退税申报,首先需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出口退税登记认定,并开通出口退税银行账户;其次货物出口结关后,企业需在电子口岸上进行企业交单、数据报送。
2、外贸企业。外贸企业在收回出口的原始凭证(出口报关单、核销单、进货发票)后,在出口退税录入申报系统进行网上预申报。预审成功后,再作出口退税的正式申报,正式申报数据传输后,企业须将纸质出口凭证(报关单、进货发票、出口发票)装订成册报送至办税大厅申报,并取得退税部门签字受理单后正式申报,即出口退税手续完成。
出口退税金额怎么计算?
有关于出口退税金额计算,其计算方法为:
1、出口企业将出口货物单独设立库存账和销售记载的,依据购进出口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的进货金额和进项税额计算。
对库存和销售均采用加权平均核算的企业,也可按适用不同税率的货物分别计算应退税额。其公式为:
应退税额=出口货物数量×加权平均进价×税率
2、出口企业兼营内销和出口业务,且其出口货物不能单独核算的,应先对内销货物计算销项税额并扣除当期进项税额后,再依下列公式计算出口货物应退税额:
(1)销售金额×税率≥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应退税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2)销售金额×税率<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应退税额=销售金额×税率
结转下期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应退税额
上述公式中的销售金额是指按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和外汇牌价的人民币金额;税率是指计算该项货物退税的税率。
以上是对“出口退税怎么操作”、“出口退税金额怎么计算”这两个问题的具体解答。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办理出口退税,如若对这两方面事项不够了解,便有必要对文中介绍内容作详细把握,必要是也可以寻求专业财税代理公司进行业务委托!
今天关于出口退税如何做会计处理?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收获呢,更多关于税务筹划的资讯请关注白云财税www.tsbaiyun.com。
视频参考资料:出口退税如何做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