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内容个人所得税是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就其来源干中国境内、外的所得,以及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内容
个人所得税是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就其来源干中国境内、外的所得,以及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的一种税。通过个人所得税,可以维护国家权益,调整个人收入,公平税负,简化税制。
(一)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指自然人,既有中国公民,又有外籍人,具体包括: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是指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的个人;在中国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是指不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但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365天的个人,如果纳税人在纳税年度内临时离境不扣减日数;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居住满一年,而未超过5年的个人,就其从中国境外的所得中携入、汇入中国境内的部分纳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居住超过5年的个人,从第六年起,对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外的全部所得纳税。确定纳税人时,应区分居民和非居民。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是:有无固定住所、居住时间的长短。我国税法就是以居住满一年或不满一年来区分居民和非居民的。
(二)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自然人的列举所得扣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具体包括以下几项:
1.工资、薪金所得,指自然人因任职、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等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8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是指个人从事上业、商业、服务业、建筑安装业、交通运输业、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等行业的生产、经营所得;个人从事政府批准的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营利所得。个人进行承包经营、转包经营、承租经营的所得也包括在生产经营所得之中。
3.劳务报酬所得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纳税所得。劳务报酬所得指的是个人从事设计、安装、装演、装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相、各种演出与表演、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以及其他劳务所得。减除的费用分定额、定率两种情况计算,如果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减除费用定额为800元;如果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减除费用定率为收入额的20%。
4.财产租赁所得减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为纳税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是指个人出租机器设备、车船、房屋以及其他动产、不动产的所得。规定的费用参见劳务报酬所得的费用减除额。
5.财产转让所得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纳税所得。财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票、机器设备、车船、房屋以及其他动产、不动产的所得。
转让财产的原值按财产的特点确定,如有价证券的原值为买入价和买进过程中发生的有关费用;机器设备、房屋等的原值为购建时的原始价值。
6.稿酬所得是指文字、图画、摄影被报刊或以图书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收入,它以每次出版发行为一次所得收入,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为鼓励创作,还可以依据应纳税额减纳30%。
7.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纳税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或转让专利权、著作权、专有技术使用权以及其他特许权利的所得,减除费用参见劳务报酬所得的费用扣除额。
8.利息、股息、红利等的所得为纳税所得。利息所得是指个人存款、贷款及持有债券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为个人投资所取得的股息和红利。这些间接投资的所得,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所以不必扣除费用,以实际所得为纳税所得。
9.偶然所得为纳税所得。偶然所得是指个人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偶然所得也不需支付费用,以实际收入额为纳税所得。
10.其他所得直接为纳税所得。其他所得指以上各项所得以外,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所得。
上述各项均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所得,但税法规定的纳税所得,有的是就中国境内的所得纳税,有的是就中国境内、外的所得纳税。所以在确定纳税所得时,要区分中国境内的所得和境外的所得。一般情况下,工资、薪金、劳务报酬所得,按提供劳务的地点划分,在中国境内工作或提供劳务,不论其雇主在中国境内,还是境外,不论其支付地点是在中国境内,还是境外,均属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中国居民在中国境外工作或提供劳务,也不论其雇主的地点和支付地点,均属于境外所得。利息、红利和股息等的所得,按支付人的居住所在地划分,如果支付利息的债务人,支付股息、红利的企业或个人在中国境内,属于境内所得;反之,属于境外所得。特许权使用费和财产租赁所得,按待许权和财产的使用地划分,凡在中国境内使用特许权或财产的所得,为中国境内所得;不在中国境内使用的所得,为境外所得。
(三)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个人所得税法采用了总额征收制和分项征收制相结合的办法,对不同的列举项目规定了不同的税率。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所得等按照总额缴纳,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税率见下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1
不超过800元的
52
超过8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45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的税率见下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个人所得税筹划,个人所得税最佳会计处理方案(2)
个人所得税核算的基本内容
与其他所得税相比,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依据、纳税时限、税率等较为繁杂,而且除个体工商户外,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多通过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的方式实现纳税义务。个体工商户缴纳所得税的核算程序、基本内容与内资企业基本相同,只有其他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税款缴纳核算有所不同。其核算程序为:
(一)取得基础资料
所取得的基础资料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纳税人的实际资料,主要是纳税人的实际所得数据;一部分里税法的具体规定,以确定纳税人的纳税标准。
(二)确定纳税方式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方式有直接缴纳、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等三种。如果按规定纳税人可以直接缴纳时,企事业等单位不必对其进行核算;如果按规定采用代扣代缴,代收代缴方式时,企事业等单位作为扣缴义务人,应对扣缴的税款进行计算、核算。
(三)应纳税款的计算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税率、纳税所得虽然各异,但归纳起来,其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
1.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工资、薪金、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等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均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所得税=∑(各级距纳税所得×适用税率)
2.按扣除费用计算。劳动报酬、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都是按扣除费用后的余额计算所得税,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所得税=(纳税所得-合理费用)×20%
3.按所得金额计算。利息、股利、偶然所得以及其他所得等均按实际形式的所得计算应红纳税款,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所得税=纳税所得×20%
(四)个人所得税的核算
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的核算可比照内资企业进行。其他纳税人应纳的个人所得税,如果采取直接缴纳方式,企事业等单位可不必进行核算;如果采取代扣代缴方式,则要视扣款的来源确定应设置的科目及具体的帐务处理。其核算的内容基本上包括代扣税款、缴纳税款、清算税款。
个人所得税筹划,个人所得税最佳会计处理方案(3)
个人所得税项目的帐务处理
(一)工资、薪金所得
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纳的所得税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重要税种之一。它可以由纳税人直接交纳,也可以由扣缴义务人扣缴。在我国,通常由企事业等单位进行扣缴。
计算工薪所得的应纳税款时,汇总计算纳税人的所得,以此所得扣除800元后的余额为纳税所得;再根据九级超额累进税率,选择适用的税率计算其应纳所得税。
扣缴义务人扣缴的工薪所得税税款实际上是纳税人所得工薪的一部分,对其核算同工薪一样,通过“应付工资”科目进行,扣缴的税款通过“应交税金”科目进行核算。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时,纳税人应付给2%的手续费,作为扣缴义务人的营业外收入。
例1.某企业聘请一外籍专家来华工作两年。7月份来华,月薪7000元,12月末该企业发放一次性奖金6000元。该企业每月发放工资时,作为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该专家每月月薪7000元,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应交纳个人所得税。800元以内的部分不纳税。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员,按规定可享受附加减除费用3200元。
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为:
(7000-800-3200)*15%-125=475(元)
年终发放的奖金应作为工薪所得的一部分,须缴纳个人所得税,国税发[1996]206号文明确如下: 对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一次取得数月奖金或年终加薪、劳动分红(以下简称奖金,不包括应按月支付的奖金)的计算征税问题按以下办法处理:对上述个人取得的奖金,可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由于对每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税时已按月扣除了费用,因此,对上述奖金原则上不再减除费用,全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直接按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款。因此,其12月份应交的所得税为:475 6000*20%-375=1300元。
扣缴义务人应扣手续费为:
7-11月份:(475×5)×2%=47.5(元)
12月份:1300×2%=26(元)
7-11月预交所得税编制的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7000
贷:应付工资
7000
借:应付工资
7000
贷:现金
6515.5
应交税金
475
营业外收入
9.5
12月清缴所得税编制的分录:
借:管理费用
13000
贷:应付工资
13000
借:应付工资
13000.00
贷:现金
11151.5
应交税金
1775
营业外收入
73.5
(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税的帐务处理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缴纳的所得税,在我国是一种具有相对特征的纳税业务。
个体工商户同企业一样,要按照利润的构成要素计算会计收益,并在会计收益的基础上,加减纳税调整项目计算纳税所得。根据纳税所得和适用的税率计算应纳税款。
例2.某个体商业户2月份实现商品销售收入25000元,商品销售成本10000元,流通费用5000元,商品销售税金1250元,其他费用5000元,其他收入3000元,该个体户月终向当地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经检查发现该个体户将其个人的消费2000元作为其他费用列支。该个体户1月份的纳税所得为7000元,已纳所得税1450元。
该个体户2月份的会计收益为:
25000-10000-5000-1250+3000-5000=6750(元)
按税务机关要求调整的纳税所得为:
6750+2000=8750(元)
当月的应纳税款为:
8750×10%-250=625(元)
借:所得税
625
贷:应交税金
625
例3.某承包经营企业,全年实现的纳税所得12万元,按承包合同规定应交纳承包费40000元。该企业应缴纳分出承包费后的个人所得税,并作为扣缴义务人扣缴承包人的个人所得税。
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为:80000元(120000-40000)
应纳所得税为:21250元(80000*35%-6750)
借:所得税
21250
贷:应交税金
21250
扣缴税款为:
40000*30%-4250=7750元
扣减手续费为:7750×2%=155
借:利润分配
40000
贷:应付利润
40000
借:应付利润
40000
贷:应交税金
7750
营业外收入
155
银行存款
32095
(三)其他个人所得税的帐务处理
在个人所得税中,除工薪所得税、生产经营所得税外,其余的个人所得税多按比例税率征收。它们在计算和核算等方面有相同之处,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款=(纳税所得-合理费用)×20%
例4.某企业从发明家个人处购入一项专有技术。按税法规定,在支付专利费时,应代扣代缴发明家的个人所得税。该项专有技术款为80000元,发明过程中的合理费用为40000元。
应纳税款=40000×20%=8000(元)
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
80000
贷:应交税金
8000
营业外收入 160
银行存款
71840
例5.某企业发行的长期债券到期应付予债务人利息。该债券的面值1000元,年利率15%,债券共3000张,支付利息时,企业作为扣缴义务人扣缴个人所得税。
应付利息:450000元(1000×3000×15%)
应纳税款:90000元(450000×20%)
应收手续费:1800元(90000×2%)
借: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450000
贷:应交税金
90000
营业外收入 1800
现金
358200
今天关于个人所得税筹划,个人所得税最佳会计处理方案(1)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收获呢,更多关于税务筹划的资讯请关注白云财税www.tsbaiyun.com。
视频参考资料:个人所得税筹划,个人所得税最佳会计处理方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