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有哪些?(1)利息支出的扣除.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有哪些?
(1)利息支出的扣除.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2)计税工资的扣除.计税工资是指按照税法规定,在计算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扣除的工资标准.按现行税收规定,纳税人的计税工资人均月扣除最高限额为800元,具体扣除标准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不同行业情况,在限额内确定,并报财政部备案.个别经济发达地区确需高于该限额的,应在不高于20%的幅度内报财政部审定.纳税人发放工资在计税工资标准以内的,按实扣除;超过标准的部分,则不得扣除.国家将根据统计部门公布的物价指数以及国家财政状况,对计税工资进行适时调整.
(3)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的扣除.纳税人按照计税工资标准计提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提取比例分别为2%、14%、2.5%),可以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纳税人超过按计税工资标准计提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则不得扣除.纳税人发放工资低于计税工资标准的,按其实际发放数计提三项经费.
以上就是小编针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有哪些】这个问题进行的解答,希望对您帮助。
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报业经营中的税收筹划
一、关于增值税的税收筹划
报刊的销售收入是缴增值税的,税率为13%,即100元(含税)的报刊收入就要缴11.5元的增值税。但税法中又有规定,对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销售额和折扣额的,可按折扣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计算增值税。这样,对报纸批发商就可以直接开据扣除折扣后的销售发票。同时,对各发行站的零售报纸也可以按售价扣除对售报员的折扣后开据发票,销售收入按实际收到的报款净额入账,达到节约增值税的目的。
二、对存货计价合理选择,可以在一定时期内节约所得税
我国现行税制规定,纳税人各项存货的发生和领用,其价格的计算方法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等方法中任选一种。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报业集团的存货主要是新闻纸、油墨、PS版等主要材料,以及生产经营、管理用的桌椅等低值易耗品。对于主要材料纸张、油墨等,如果预测在一定时期内要涨价,就在期初选择“后进先出法”进行成本计价;如果预测在一定时期内可能降价,在期初就选择“先进先出法”进行成本计价;如果价格比较平稳,就选择“加权平均法”进行计价。这样,就可以在一定时期内降低所得税税负,达到对所得税筹划的目的。
三、对坏账转销方法合理选择,可以节约或延迟所得税
坏账损失处理方法包括直接转销法和备抵转销法两种。直接转销法是指纳税人发生的坏账损失按实际发生额据实扣除;备抵法是指纳税人经税务机关批准,先提取坏账准备金,在损失时冲减坏账。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的0.5%。可见,采用备抵法可增加当期扣除项目,降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节约或延迟缴纳所得税,减轻企业负担,增加企业流动资金。
四、选择合理折旧方法,进行税务筹划
新的《固定资产》准则放开了固定资产的价值、使用年限、折旧率与折旧额,这就为税收筹划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报业集团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比如:对印刷及附属设备就可以提高其价值标准,由原来的2000元提高到5000元;对更新较快的计算机采用加速折旧,缩短折旧年限;对发行用运输车辆缩短其使用年限。以达到减少计税所得额,节约或延迟缴纳所得税的目的。
五、报业的扩张经营中,利用分公司运作可以降低总体税负
报业要发展,必然要扩张经营,建立报业集团。对集团来说,利用好分公司运作可以获得如下便利:降低集团的总税负。如,某报业集团有A、B、C三个下属公司,2001年,A公司计税所得额为400万元,B公司计税所得额为500万元,C公司计税所得额为-300万元。如果这些下属公司都是独立核算企业,按规定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为:
A公司:400×33%=132(万元);B公司:500×33%=165(万元);C公司亏损留作以后年度弥补。
该报业集团2001年合计缴纳企业所得税为:132 165=297(万元)。
如果这些下属公司都是集团的分公司,本身不独立核算,那么,各分支机构的年度所得额都要合并到总机构统一纳税。则该报业集团2001年应缴纳所得税为:
(400十500-300)×33%=198(万元)。
这样,该报业集团2001年度就可以节约所得税99万元。
可见,税收筹划是使企业利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促进力。
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筹划的几个要点
企业所得税是以企业销售收入额扣除成本、费用和缴纳流转税金后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它与企业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如何在合法的前提下,充分享受现有税收优惠照顾,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增加企业收益,应该成为每一个企业经营者慎重考虑的问题。笔者通过对现行税制研究,总结出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几个要点。
一、选择投资地区
由于国家税收政策在不同区域内有不同的优惠规定,因此企业在扩大经营对外投资时,可根据不同的税收政策,相应选择低税负地区进行投资。
例如,我国为了加快老(根据地)、少(少数民族地)、边(边疆地区)、穷(穷困地区)地区的开发,税法也相应作出规定:若在老、少、边、穷地区新办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减征或免征所得税3年。企业可利用这一特别税收优惠规定,选择在上述地区进行投资,并充分利用上述地区的资源条件。
二、选择材料计价方法
材料是企业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价格又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材料价格波动必然影响产品成本变动。因此,企业材料费用如何计入成本,将直接影响当期成本值的大小,并且通过成本影响利润,进而影响所得税的大小。
目前,按我国财务制度规定,企业材料费用计入成本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而不同的计价方法对企业成本、利润及纳税影响甚大。因此,采用何种计算方法既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步骤,也是税收筹划的重要内容。
当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时,后进的材料先出去,计入成本的费用就高;而先进先出法势必使计入成本的费用较低。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
如果企业正处所得税的免税期,也就意味着企业获得的利润越多,其得到的免税额就越多,这样,企业就可以通过选择先进先出法计算材料费用,以减少材料费用的当期摊入,扩大当期利润;相反,如果企业正处于征税期,其实现利润越多,则缴纳所得税越多,那么,企业就可以选择后进先出法,将当期的材料费用尽量扩大,以达到减少当期利润,推迟纳税期的目的。
不过,应注意到会计制度和税法相关规定,企业一旦选定了某一种计价方法,在一定时期内不得随意变更。
三、选择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
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核算是企业成本分摊的过程,即将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按合理而系统的方法,在它的估计有效使用期间内进行摊配。
从企业税负来看,在累进税率的情况下,采用直线摊销法使企业承担的税负最轻。而快速折旧法较差。这是因为直线摊销法使折旧平均摊入成本,有效地遏制某一年内利润过于集中,适用较高税率?而别的年份利润又骤减。相反,加速折旧法把利润集中在后几年,必然导致后几年承担较高税率的税负。但在比例税率的情况下,采用加速折旧法,对企业更为有利。因为加速折旧法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限内加快得到补偿,企业前期利润少,纳税少;后期利润多,纳税较多,从而起到延期纳税的作用。但是,在具体选择折旧计算方法时应首先遵守税法和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
四、选择费用分摊方法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主要费用包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和产品销售费用。
这些费用的多少将会直接影响成本的大小。
同样,不同的费用分摊方式也会扩大或缩小企业成本,从而影响企业利润水平,因此企业可以选择有利的方法来计算成本。但是,采用何种费用摊销方法,必须符合税法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否则,税务机关将会对企业的利润予以调整,并按调整后的利润计算并征收应纳税额。
五、选择就业人员
现行税法中有一些鼓励安置待业人员的所得税优惠政策,比如新办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安置城镇待业人员超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60%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免征所得税3年。企业免税期满后,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员占企业原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减半征收所得税2年。
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在适当的岗位上安置相应的上列人员,以期达到减免征收所得税的目的。
今天关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有哪些?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收获呢,更多关于税务筹划的资讯请关注白云财税www.tsbaiyun.com。
视频参考资料: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