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偷漏税行为就像是一个罪恶的幽灵,蛀蚀着共和国社会经济运行的肌体。在使国家税款通过各种途径转变为私人财富或单位福利的同时,偷漏税行为亦弱化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导
在当今社会偷漏税行为就像是一个罪恶的幽灵,蛀蚀着共和国社会经济运行的肌体。在使国家税款通过各种途径转变为私人财富或单位福利的同时,偷漏税行为亦弱化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导致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直接损害了市场公平竞争的机制,损害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它是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水火不相容的。但是,由于它能给企业带来短暂的利益,众多企业想尽办法,利用各种偷漏税手段为自己获取更多的利润。
采取偷税、逃税、骗税等违法手段虽然也能使企业减少纳税额,但企业不仅要承担税法制裁的风险,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因此,税收筹划将成为企业减轻税负获得经济利益的最佳选择。
根据企业筹资技术使用的不同,可以使企业达到最大获利水平。
通常情况下,站在避税的角度,企业内部集资和企业之间拆借方式效果最好,金融机构贷款次之,自我积累效果最差。其原因在于内部集资和企业之间的拆借涉及到的人员和机构较多,容易使纳税利润规模分散而降低,出现“削山头”现象。同样,金融机构贷款亦可实现部分避税和较轻度避税:一方面,企业归还利息后,企业利润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在企业的投资产生收益后,出资机构实际上也要承担一定的税收,从而使企业实际税负相对降低。所以说,利用贷款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是减轻税负合理避开部分税款的一个途径。企业自我积累资金由于资金所有者和占用者为一体,税收难以分摊和抵销,避税效果最差。
而贷款、拆借、集资等形式都涉及到还本付息的问题,因而就涉及到如何计算成本和如何将各有关费用摊入成本的问题。利用利息摊入成本的方法的不同和资金往来双方的关系及所处经济活动地位的不同,往往是实现有效避税的关键所在。
金融机构贷款计算利息的方法和利率比较稳定、幅度较小,实行避税的选择余地不大。而企业与经济组织的资金拆借在利息计算和资金回收期限方面均有较大弹性和回收余地,从而为避税提供了有利条件。其方法主要是:提高利息支付,减少企业利润,抵销所得税额;同时,再用某种形式将获得的高额利息返还给企业或以更方便的形式为企业提供担保等服务,从而达到避税目的。
企业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企业的建立形式后,其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企业要如何做才能在完成作为纳税人应尽的义务的同时,使企业的税负减少,利润达到最大化。
可见,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化、国家法规建设日趋规范化的时代,如何做到详细研究国家财税政策,充分挖掘各项有利因素,积极做好税务筹划,对企业提高竞争力、生存力是至关重要的。
税收筹划有利于纳税遵从
纳税遵从,是指纳税义务人遵照税收法令及税收政策,向国家正确计算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税收,并服从税务部门及税务执法人员符合法律规范的管理的行为。它是纳税人基于对国家税法价值的认同或自身利益的权衡而表现出的主动服从税法的程度。
实现较高的纳税遵从必须基于三个条件:一是纳税人对国家税法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对自己的生产经营所得以及应承担的纳税义务做到心中有数;二是纳税人对税法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有正确的认识,纳税人的价值追求与税法的价值目标相一致;三是能够意识到采取违法、非法等手段偷逃税款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纳税风险。分析税收筹划所带来的影响,基本能够满足纳税遵从的三个基本条件。
首先,实施税收筹划的主观动因是为了节约税收成本,节约税收成本的首要条件是纳税人必须精通税法,只有在熟练掌握税收政策的前提下,才能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符合企业利益的税收筹划方案。通过税收筹划,可以促使纳税人自觉、主动地学习税法和钻研税法。如果税收筹划成功,纳税人出于获取税后利润的影响,在随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研究税法,将税收筹划应用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将税收政策对企业的“优惠”和“福利”发挥到极致;如果个别纳税人通过税收筹划减轻了税负,实现了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在同行业或同地区的竞争力明显增强,就会影响和带动越来越多的纳税人开展税收筹划,从而显现出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学习效应。税收筹划过程,就成为税法的普及与运用过程,其了解程度越深,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就越强。
其次,税收筹划需要统盘考虑,要通过对社会、制度、环境、企业自身中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进行综合衡量以后才能最后确定最佳方案。税收筹划的周密性、严谨性、全局性决定了税收筹划具有抗风险性,即通过税收筹划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一方面,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纳税能力;另一方面,企业通过税收筹划,能够意识到纳税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组成部分,采取违法、非法等手段偷逃税款将会给自己带来可以预知的纳税风险。如果企业采取违法、非法等手段偷逃税款,则预示着企业将有可能付出数额巨大的滞纳金和罚款,企业的经营风险将会大大增强,这是企业所不愿看到的。因此,为了规避风险,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企业也会自主的选择纳税遵从,依法及时准确地缴纳税款,将企业的税收违章违法行为降低到最低限度。
再次,税收筹划有助于提高征纳双方博弈的主动性和真实性,实现征纳双方的信息融通。一方面,纳税人通过税收筹划,可以最大限度的学习和掌握税收政策,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证自己的纳税行为不偏轨、不越轨;税务机关也可通过提供咨询服务,为纳税人开展税收筹划提供详细的政策信息或数据资源,保证税收筹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另一方面,税务机关通过了解和掌握纳税人的税收筹划方案,也可以更加准确、详细的了解纳税人的涉税信息,有效克服目前存在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信息失真等税源管理方面的瓶颈问题。信息资源的互动交流,可以有效的消除征纳双方的信息壁垒和信息拥有的不对称状态,既让纳税人乐于遵从,也让纳税人不得不遵从。
税收筹划有利于中西部大开发战略
中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作为宏观调控主要手段之一的税收,自然会在中西部大开发中发挥作用,投资者进行税收筹划,有利于实施中西部大开发战略。
首先,税收筹划能帮助投资者分析税负轻重,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高投资效益。同时也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执行。例如:中部的某家企业有两个投资额均为100万元的项目供选择。甲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常规项目,乙是河南省省级高科技重点开发项目,该选择哪个项目呢?该企业进行了税收筹划。河南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明确:高新技术企业和承担高新技术重点项目的企、事业开发新技术、研究新产品所购置的试制用关键设备、测试仪器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下的,可以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用。依据此项优惠政策,投资乙项目便可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时,将为投资乙项目而购置的6台电脑的费用7.2万元一次摊入管理费用,在税前扣除。这样可少缴企业所得税2.376万元?(7.2万×33%=2.376万元)。同时贯彻了国家确定的“中西部地区要从自身条件出发,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先进的企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关于中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
其次,税收筹划有助于培植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使实施中西部大开发战略早见实效。《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国家要通过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财政转移,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这就是要把与基础设施相关的产业培植为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去年国家出台了“外商投资企业在西部从事交通、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设在中西部地区的国家鼓励内外商投资企业,在现行优惠政策执行期满后的3年内,可以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其意图就是把海内外投资者(纳税人)的目光吸引到中西部的基础设施项目上来。税收筹划能帮助投资者选准项目,在充分利用中西部的资源、劳动力优势的同时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减轻税收负担,有更充裕的资金投放到中西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去,促使与中西部基础设施相关的产业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第三,税收筹划有助于加强中外经济交流与合作,解决制约实施中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资金问题。中西部大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从中央到地方都无法完全解决资金问题,对外融资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政策,就需要进行税收筹划。外商非常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做税收筹划也比较内行,经过筹划,会有大量资金投资到中西部,从而缓解资金不足的问题。
今天关于税收筹划有利企业合理避税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收获呢,更多关于税务筹划的资讯请关注白云财税www.tsbaiyun.com。
视频参考资料:税收筹划有利企业合理避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