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统设计,全面决策。从形式上看,企业纳税的多少是由税制所决定,但企业在什么时候纳税、纳什么税、纳税额多少,实质上都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状况。企业纳税活动与其生产经
一、系统设计,全面决策。
从形式上看,企业纳税的多少是由税制所决定,但企业在什么时候纳税、纳什么税、纳税额多少,实质上都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状况。企业纳税活动与其生产经营过程存在因果联系,不能脱离经营活动而孤立存在。因而,企业的税务筹划,只有自觉纳入企业管理大系统,渗透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与其他各项管理活动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成效。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税务筹划不能仅仅着眼于法律上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应该着眼于企业总体的管理决策。在进行税务筹划的时候,要同时注意税收因素和非税收因素的影响,如企业的整体目标,所处外部条件的变迁,未来经济环境的发展趋势,国家政策的变动,税法和税率的可能变化,国家规定的非税收奖励等。
二、着眼于经营过程,注重于事先筹划。
在经济行为已经发生,纳税项目、计税依据和税率已成定局后,再实施少缴税款的措施,无论是否合法,都不能认为是税务筹划。企业税务筹划必须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规划与控制来进行。税务筹划实质上是运用税法的导向作用,通过安排生产经营活动来安排纳税义务的发生。
三、遵守税法,以“法”筹划。
税务筹划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法律性。不守法,就没有税务筹划。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以依法纳税为前提。税法明确规定了纳税人向国家缴税的义务和保扩自己利益的权利,二者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这种关系使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的前提下运用税务筹划,享有选择最优纳税方案的权利。
(2)以合法节税方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安排,作为税务筹划的基本实现形式。
(3)以贯彻立法精神为宗旨。税务筹划的基础是税制要素中税负弹性的存在,税制中的各种优惠政策和选择机会都体现着国家的立法精神,体现了国家政策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引导和调整。因而,切实有效的税务筹划,应该以税法为依据,深刻理解税法所体现的国家政策,从而有效贯彻国家税法的立法精神,使之成为实现政府利用税收杠杆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环节。
四、抓住先机,讲究时间效应。
税务筹划的有效性取决于各种相关因素的综合作用,而种种因素都处于变化之中,因而,只有讲时效、抓机会,才能不失先机。如在收益的确认中运用提前或错后法,合理提前或错后收益的实现时间避免高边际税率,或利用税收减免期得到较大优惠或争取一定时间的税收假期;或通过科学的税务筹划,滞延纳税时间。
五、账证完整,常抓长效。
保扩账证完整是企业税务筹划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税务筹划是否合法,首先必须通过纳税检查,而检查的依据就是企业会计凭证和记录,如果企业不能依法取得并保全会计凭证,或者记录不健全,税务筹划的结果可能无效或者打折扣。从财务管理的要求来讲,税务筹划也不仅仅是一种短期性的权宜之计,而是一种值得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理财手段,应该常抓长效。因此,对税务筹划执行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分析原因,提高筹划能力,也需要保持各种凭证与记录的完整性。
六、综合平衡,持续发展。
企业税务筹划的直接目的是谋取合法的税收利益,但必须服从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必须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必须注重综合平衡。
(1)国家实施税收优惠是通过给纳税人提供一定税收利益而实现的,但并不等于纳税人可以自然地得到实惠。因为税收优惠往往都是与纳税人的投资风险并存,税务筹划必须注意收益与风险的综合平衡,对于不同纳税方案的选择,风险与收益的权衡需要慎之又慎。
(2)纳税是一个过程,企业税务筹划不能只注重于某一纳税环节中个别税种的税负高低,而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认真衡量税务筹划中“节税”与“增税”的综合效果。
(3)有时,税务筹划的节税目标与企业整体理财目标也会出现矛盾。一是税收支出与其他成本支出的矛盾;二是节税与现金流量的矛盾;三是税负扎口减效应行之过度会扰乱正常的经营理财秩序,导致企业内在经营机制的紊乱,并最终招致企业更大的潜在损失。这些情况的出现和发生都有悖于税务筹划的初衷。因此,将税务筹划看作是一种单纯的节税行为,是不可取的。
税务筹划企业决策的前提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税务筹划一词已广泛进入我国经济界。税务筹划在西方国家已有很长的历史,不仅被政府和国民认可,而且应用十分普遍。这一词语自1994年进入我国以来,受到业主的极大关切,但在学术界学者之间认识差异较大,其目的和具体操作方法不尽相同。由于大多都以服务于企业利润为理念,往往使一些纳税人错误地认为脚踏红线就是最优。节税筹划与避税筹划成为纳税人的主要手段,但这种行为往往不能立足于企业整体利益,影响企业决策。
笔者认为,税务筹划应归为财务管理范畴,其目的并非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追求企业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其具体操作应以企业各个环节为基础,以市场大环境为背景,以国家政策法规为纲领加以制定和实施,应作为企业决策的前提和基础。税务筹划就是对纳税的统筹和规划,是对纳税目标的统筹和对纳税行为的规划。其目标是长远有利的目标,其行为是合法有效的行为。以下从三个层面讨论税务筹划乃企业决策之前提。
一、从意图层面上
税务筹划是纳税人的财务管理行为,其操作主体是纳税人,其目的就是满足纳税人个体的财务目标。因此,我们在理解税务筹划的意图时就必须理解征税意图和财务管理意图,只有建立在此之上才能使纳税人的税务筹划更准确、更合理。
1、税收意图是税务筹划的根基
税务筹划就是纳税人对缴税方面的筹划与谋断。一般认为纳税是对自己财富的减少,是对纳税主体一种不利的行为。这是一种正确提法,但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之上,这和税收的意图有直接的关系。在奴隶社会税收是一种赤裸裸的剥削关系,逃避课税是非常合理的理性选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纳税的意图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税收存在的必要性在于它是满足公共欲望、提供公共物品的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在公共物品领域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对社会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进而可以成为宏观调控和保障经济与政策稳定的工具。对于国家来讲,税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政府部门运转的基础和生命线,其过程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其目的是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税收立法不断提高和完善,具体体现在涉及更加广泛、具体,立法更加公平、合理,税收意图更加明确、突出。税收意图确立了纳税人的身份,体现了纳税人的权利,反映了纳税人的义务,其最终目的是保证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这就为税务筹划提供了一个决策基础,顺应税收意图是纳税人稳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税收为纳税人创造了适应其发展的空间,作为社会源动力的一分子,纳税人的成功筹划应建立在收税人的筹划之上。
2、财务管理意图是税务筹划的纲领
税务筹划就是对纳税的统筹和规划,涉及有关资金的筹集、投放和分配的管理工作,因此隶属于纳税人的财务管理行为范畴。所以,税务筹划的行为纲领要符合纳税人的财务管理意图。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具。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整体目标,并且受财务管理自身特点的制约。企业是盈利性组织,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获利。企业必须生存下去才可能获利,只有不断的发展才能求得生存,因此,企业管理的目标可以概括为生存、发展和获利。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在维持企业管理目标基础上,保证企业的价值或股东财富最大化。
税务筹划是保证企业更好的生存、发展和获利的具体一项措施,只有站在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高度,才能保证税务筹划的合理制定和顺利实施。企业管理的纲领是财务管理的纲领,财务管理的纲领是税务筹划的纲领,这一纲领应作为税务筹划的出发点和归宿。
3、税务筹划的意图
经以上分析,很明显税务筹划不同于一般的财务管理行为,它是不可避免并影响深远的一种行为。不可避免是因为税收具有固定性和强制性;影响深远是因为纳税不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现金流,还关系到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和维系其发展的政治环境。因此,税务筹划的意图就是要根据纳税人的自身特点,平衡市场、政治和现金流的关系,来增加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
目前,有人认为税务筹划就是节税筹划,是一种合理避税行为,这是对税务筹划意图的片面理解。合理避税就是利用税法的导向性及税法内容的模糊和漏洞,来逃避或避免纳税的行为。节税筹划就是把税收看成企业的一种成本,筹划的目的就是对企业现金流的一种增加。不难看出,合理避税和节税应是税务筹划的一部分,更确切的说是其中的一个步骤。首先税务筹划的前提就是对税法的充分理解,包括其导向性和不完全性(是由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条件的),但是是否逃避或避免纳税还要看很多因素。其次税务筹划必然要把税收看成一种企业成本,但经济社会环境也是一种企业成本,有时税收可以看成是经济社会的一种机会成本,要做出选择还要看两种成本的大小。比如,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对企业制定一些纳税额度指标,并配有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当企业面对这些鼓励政策和自身纳税额度时就要综合考虑筹划的成本与收益,有时甚至有必要多纳税。
二、从时间层面上
不同的学者对税务筹划有着不同的分类,原因在于对该问题看法角度不同。本人认为税务筹划贯穿于企业决策的始终,具有针对于纳税行为的时间性,这种时间性可以把税务筹划分为应税行为前的筹划、应税行为中的筹划和应税行为后的筹划。
1、应税行为前的筹划
应税行为前的筹划就是指对应税行为的选择。应税行为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纳税人如何纳税和纳多少税的问题。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充分研究税法的具体规定,根据国家税收法律的差异性,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减少应税行为的发生或者说尽可能少纳税,来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
比如,对税收“优惠”的利用。包括正面利用和反面利用,也可以说是依法利用和漏洞利用。这种利用包括对经济特区及税收优惠政策等的运用,选择不同的企业类型和产业及投资期限和再投资决策等,虚设常设机构和虚设中转销售公司等。
2、应税行为中的筹划
应税行为中的筹划就是指对应税行为的财务处理。在应税行为发生期间可以利用税法的不完全性、模糊性和起征点特性等,对发生额进行财务处理来降低应纳税额度。
税务筹划闪了我的腰
你去过都江堰吗?
如果没有,那赶快存点钱去一趟吧,年轻人!
——题记
都说税务筹划界没有全国性大师,我曾经一直想不明白。
后来我明白了,税务筹划的老师们,主要还是靠“勾兑”关系。一个人生长在一个地方,人脉就广,关系就好“勾兑”,离开这个地方,就吃不开了。所以,这些人成不了全国性大师,最多成为当地比较“吃得开”的人。
如果税务筹划技术高超,是不是就可以摆脱“勾兑”,纯粹从技术上取胜了呢?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可以四海通吃,不就成全国性大师了吗?搞不好还可以成为世界性大师哩!
我从小情商低下,不善于与人打交道,“勾兑”之事更不在行,每每还没有“勾”,就已双腿打颤败下阵来了。往往人家很和谒地“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我赶紧说:“没……没……没啥事儿!”
有了掌握技术通吃四海的想法,于是,10年前还是一家百亿企业财务总监的我,把书店里与税务有关的书通通买回家,读了个滚瓜烂熟。但是,我没能成为大师。是没有实践吗?那就实践去。我天天跟在我们那个城市很知名的几个税务专家屁股后面,和他们一起到企业去实践,给老板们出税收方面的主意。这样干了一两年,我离开了这几个专家。因为我发现他们都是在忽悠老板,根本不打算也没有能力帮助老板解决税收问题,甚至在把老板往火炕里推。我没能成为大师。就我自己所在的那个百亿企业的税收安全问题,都没能够解决。
是不是没有遇到高人指点呢?
那就找高人去吧。我花了不少钱,走遍了全中国,包括国外一些地方。我请教了很多传说中的牛逼税务专家。结果让我大失所望。我承认,他们理论上一套一套的,讲起课来也相当精彩,可就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一些诚实点的专家还这样说:“理论上是这么说,但实践中得变通,得打法规的擦边球!”擦边球是有风险的呀,专家可能擦得过去,一般的人员可就擦不过去了,倒可能擦出一身伤来。
我没能成为大师。
难道税务筹划行业本身就是这样?得靠“勾兑”加“擦边球”?根本上就没有纯粹的阳光方法?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是不是该趁早从这个行业撤退呢?
就在我想撤退时,我看到很多老板痛苦地坐在课堂上听课。他们中的绝多数人,没有学习过财务和税收,却要去听专家教授们高深的税务课,你说痛不痛苦?我曾经问过一些老板:“你是老板了,干嘛亲自去学习呢?叫会计来不就成了吗”老板们总是一声叹息:“会计靠不住啊!我高薪请了财税总监,可每次税务局来检查,还是每次都查出问题,弄得鸡飞狗跳!我得自己学会税务筹划!”我心中暗笑他们傻,我这样专业出自身的,学了这么多,都没搞定,你这半路出家,业余学学,就能解决问题吗?
今天关于税务筹划六大军规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收获呢,更多关于税务筹划的资讯请关注白云财税www.tsbaiyun.com。
视频参考资料:税务筹划六大军规